甲醛无处不在 | 这些地方的甲醛,你想到了吗?

来源:树派环保 时间:2023-03-29 17:03:25

甲醛在装修市场上,已经被大众所熟知,但事实上,甲醛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的潜在危害在于你意向不到,且容易忽视的地方。


女性长期使用的化妆品,也存在甲醛,你知道吗?


这一点大家可能会有所疑问,化妆品怎么会有甲醛呢?甲醛在化妆品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甲醛属于一级致癌物,但从未被禁用,它属于化妆品中的限用组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化妆品中游离甲醛的检测方法》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化妆品注册、备案与监督检验相关检测应对,需采用该检测方法。


1680082257134741A40D.jpg


为什么化妆品中也会添加甲醛?


化妆品通常含有营养成分,容易滋生细菌,故需要添加防腐剂以防止产品腐坏,延长产品寿命以及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化妆品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配方中使用了甲醛缓释类防腐剂,如DMDM乙内酰脲,这类甲醛缓释体可以在化妆品的存储和使用过程中持续而缓慢地释放出游离甲醛,形成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达到防腐的效果。


甲醛除了是公认的致癌物,还是欧盟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委员会(SCCS)认定的皮肤致敏剂。化妆品中含有符合法规规定的微量游离甲醛,致癌风险虽低,但相关研究表明对部分人群有产生致敏反应的可能。


中国法规规定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对甲醛限量有明确的规定:


微信图片_20230329173025.jpg


如果你用这些产品皮肤感到刺痛,可能是甲醛作祟,甲醛并不能直接添加到护肤品中,但很多配方却需要它来防腐。


2021年5月,国家药监局修订了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其中就将原本是限用组分的甲醛更改为禁用。但甲醛缓释体类防腐剂如咪唑烷基脲、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DMDM 乙内酰脲、羟甲基甘氨酸钠等,仍为准用防腐剂。


它们存在产品中会缓慢分解,释放一定量游离的甲醛,来达到防腐效果,算是一种超低浓度的福尔马林防腐配方。


根据目前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当成品中游离甲醛浓度超过0.05%时,都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标示 “含甲醛”,且禁用于喷雾产品。


欧盟则于2021年10月修订了关于化妆品中甲醛释放剂标签的规定,为进一步保护对甲醛敏感的消费者,此次修订将甲醛释放剂的标签规定由原本的浓度0.05%降低到0.001%。即要求甲醛浓度超过0.001%,所有含有甲醛或甲醛释放物质的成品必须贴上警告标签“含甲醛”。


微信图片_20230329173030.jpg


但经过检测,市面上的一部分护肤品结果显示:仍有一部分产品检出甲醛。含量大约在0.0317%、0.0356%,符合我国标准要求。


尽管“安全问题”的舆论风向给品牌带来了压力,进而整改,但仍然会有一些小品牌继续沿用这类防腐成分。


大概在 2015 年之前,开架品牌如旁氏、珀莱雅、百雀羚、大宝等产品中都常见到“甲醛释放体”防腐剂的身影。因为它们成本更低廉,防腐效果好,而且对于配方要求低,所以被许多品牌青睐。


168008230362439155FB.jpg


毕竟“甲醛释放体”防腐剂虽然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和安全隐患,但都在可控范围,对于普通人的影响非常小。


衣服上的甲醛可以通过清洗来大幅度降低,护肤品中的甲醛可以通过看成分表来避免。但说回到室内除甲醛,这事却是难上加难。


其实甲醛并不可怕,也并不难以处理,找对方法,从源头分解甲醛,才是保持室内空气健康的关键。


最科学的方法:室内空气治理

实际上,很多消费者强调的室内空气净化已经不局限于除甲醛,尤其是疫情后,PM2.5以及PM2.5的前提物也成为治理的另一个重点。吴吉祥认为,目前室内空气污染净化,包括净化甲醛的新技术都集中体现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上。

中国品牌建设室内空气净化品牌集群执行主席、广东省室内环境卫生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顾士明认为,目前各种健康家电产品不断创新和升级,加入消杀模块及净化功能,通过吸附、催化或者生物酶等净化的原理,对室内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都有去除的效果。为此,有条件的消费者可在装修时配备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净化器、新风机以及健康空调等。


“不管是除醛产品还是空净设备,室内甲醛能达标就好。”消费者秦女士说。很多消费者为了快速有效治理室内空气污染,会找一些空气治理机构上门服务。

据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2020)规定,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限值标准为0.07mg/m3,更为严格的国际标准为0.03mg/m3。对于儿童、老人、孕妇以及病人,应达到更加严格的标准。,消费者在选择室内环境检测单位时应注意选择通过省级以上计量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出具的检测报告有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或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标志。


顾士明表示,消费者选择空气治理机构时要查看有无正规的由行业协会颁发的《治理资质证书》,并且用合同形式约定检测次数和检测效果。据悉,目前全国24省市正在共同推动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空气治理标准,要求空气治理工作人员持证上岗。